400 0506 816
新闻中心
中联华都大红门鞋城[官网] - 北京鞋批发市场
新闻中心

【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】“洋硕士”王洪健和他的生态循环农庄

发布日期:2019年02月13日 



  

  管家农庄全景(央广网发 农庄供图)

  央广网长沙8月7日消息(记者 蒋琦 傅蕾 陈庚)在湖南长沙县金井镇观佳村“官家农庄”里,“洋硕士”王洪健已经“伺候”了他的动植物朋友们5年之久。

  头戴草帽、皮肤黝黑、快人快语,这位日本神奈川大学计算机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双硕士告诉记者,自己最初是想在长沙做高端餐饮,但发现很难找到好的食材,于是返回农村老家,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海归朋友流转了400多亩土地,搞起了生态循环农业。

  

  王洪健(左)向记者介绍农庄污水生态循环处理系统(央广网发 王华 摄)

  “当我真正做下来,了解到传统农业的污染程度之后,创业就变成了一种责任。精神上还是很满足的,所以就一步步做到今天。”王洪健告诉记者。

  走进农庄,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但在王洪健的指引下和娓娓道来中,小到一间鸡舍、一块菜地,大到整个农庄的污水处理系统,无不体现着“生态循环”的理念。

  “在农业生产当中,动植物才是生产者,人类是服务者。我们是为动植物做好服务的,要让它们吃得好、住得好、玩得好、长得好,然后给予人类丰厚的回报。”王洪健说,这套“服务者理论”,是他运营农庄的理论基础之一。

  两块田地被一道围网隔开,彼此通过一间鸡舍相连,构成了王洪健口中的“果蔬家禽种养循环系统”。这两块地轮番种菜、养鸡,几十只土鸡在日复一日的觅食成长中,也扮演起除草、除虫害、松土、施肥的角色。

  每块地上还按比例栽种了果树,“这样一亩地就可以看成是三亩地,我们叫做把‘2D’思维转换成‘3D’思维。”王洪健解释说,一亩地可以分成空间、土表、土壤三个层次,分别提供给动物、蔬菜和果树生长,使得它们相互促进,综合产量不断提升。

  

  采用“生物床”技术的鸡舍没有臭味(央广网发 陈庚 摄)

  宽敞的鸡舍里,栖架、蛋舍一应俱全,闻不到一点异味。在王洪健看来,这都得益于“生物床”技术的应用:“谷壳和微生物垫层为主,成本很低,鸡粪掉下来后两个小时就分解掉,场地很干燥,鸡就不容易得病。一年到一年半之后,把‘生物床’垫层铲出去就是很好的有机肥原材料。”

  选取大自然优秀的遗传物种,形成没有废弃物的生产链,达到和谐统一的动态平衡,这一“三态农业”理论,同样被王洪健实践在自己的农庄中,“可以说每一个区域都在考虑如何循环。”

  在王洪健看来,做生态循环农业,旨在放弃所有的化学物品,并把所有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起来,变废为宝。低端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做肥料,高端的可以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加工成饲料,这样既能够保护环境,改良修复土壤,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。

  然而,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,这样种地真的能赚钱吗?面对记者的疑问,他语速飞快地算了一笔细账:以果蔬家禽种养循环系统为例,一亩地有30棵果树,平均每棵挂果80到200斤,按一亩最少2400斤计算,卖5元一斤就是1.2万元;一间鸡舍一年养300只鸡,一只鸡赚30块钱,就能赚9000块钱;加上两季蔬菜,500块钱一季就是1000元,综合算下来,一亩地一年能赚2万多元。

  

  王洪健向记者介绍蛙稻鱼共生系统(央广网发 王华 摄)

  此外,整个农庄还有小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、蛙稻鱼共生系统等5个循环系统。王洪健说,综合计算下来,目前已经开发种养的100多亩地,平均每亩地能赚1万多元,是传统种养模式的4到5倍。

  当然,理想很丰满、现实很骨感。再好的理论也不能照抄照搬,具体操作中需要因地制宜不断试验、优化方案。在这方面,王洪健坦言吃过不少亏:“头两年不会做,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,钱损失得很快。从第三年开始,才实现了收支平衡。”

  幸运的是,王洪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在他背后,有强大的智囊团和专家团一直在提供头脑风暴和智力支持。如今,王洪健的“官家农庄”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响,每年都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,出产的生态农产品更是备受青睐,订单不断。农庄的“生态循环农业”实践案例还被写进当地大学的课堂教材。

  展望未来,王洪健告诉记者,他设计了“四步走”战略,分别是农业加教育、农业加高端农产品销售、农业加生态地产、农业加智慧养老。目前公司还处于第一步,重点将现有农庄打造成生态示范园,引导农民共同参与“生态循环农业”生产,共同培育、开拓市场,“最终目标,是要打造一个千亿级的农业企业。”

中联华都大红门鞋城[官网] - 北京鞋批发市场

地址:北京扩建后的城市中心干道边

电话:4000506816

传真:

Email:

中联华都大红门鞋城[官网] - 北京鞋批发市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豫ICP备11011561号 技术支持:北京宝方 | 空间提供:法人会